2025年第13周(3月24日至3月30日)全国共产出票房2.11亿元,环比下降17%,单日大盘最低跌至1500万元以下,创下疫情后新低。单日票房连续多日低于2000万元,3月累计票房仅19.17亿元,相较2024年同期跌幅明显,也反映了市场的结构性收缩。
其中,周一至周四的四天中大盘持续回落,日均大盘票房1526万,环比上周下降22.12%;周五至周日三天上映新片票房体量偏弱,周末三天大盘票房1.50亿,环比下降15.02%。
在院线表现上,万达院线、中影院线、中影南方新干线、上海联和四条院线周票房超180万元,其中万达院线产出397.23万元,中影院线产出226.7万元,中影南方新干线产出199.82万元,上海联和院线产出188.62万元。其余院线周票房均不及百万元。
从整体上看,当周票房继续保持低位运行:本周票房环比小幅下降,日均票房约3016万元,反映市场进入传统淡季,缺乏现象级新片拉动观影需求。随着春节档影片进入长尾放映期,观众消费动能回落,行业也进入了清明、五一档的筹备空窗期。春节档后近两个月未出现破亿新片,观众观影习惯转向低频次,市场亟待清明档、五一档新片提振。
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延续春节档后的调整期,整体表现平淡,《哪吒2之魔童闹海》作为头部影片持续发力,长尾效应显著,但新片供给不足且缺乏“破圈”力作,导致清明档前市场热度下滑。
老片支撑市场
当周市场上,票房破千万元的有四部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第9周仍斩获8476.98万元,以40.1%的票房占比稳居榜首,该片累计票房突破150.72亿元,持续释放票房潜力。影片豆瓣评分维持8.5分,口碑效应推动二次观影,形成长线放映。
国产类型片《怒水西流》上映次周收获票房2501.46万元,位列周榜第二,累计票房超4000万元,作为中小成本的青年导演新作品,市场表现中规中矩。
密钥延期至4月底的《唐探1900》累计35.62亿元,但周票房仅1932.31万元。此外,《熊出没·重启未来》《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等春节档影片分别产出459.69万元、202.8万元和92.43万元,带动作用下降明显,市场呼唤新片入场。
进口片表现疲软
当周市场上,好莱坞动作片《制暴:无限杀机》首周票房2382.97万元,口碑平平,未能形成“破圈”效应,对比该片在北美市场的560万美元的表现,国内观众对硬核动作类型热情相对有限。
在全球收获4.4亿美元的《疾速追杀4》在中国市场“遇冷”,当周产出票房469.81万元,累计票房约4400万元,究其原因,该片2023年已在海外上映,两年后登陆内地院线,流媒体资源与盗版分流了潜在观众,且社交媒体剧透削弱观影新鲜感,再加上近年来国内市场上类型片受众萎缩,内地观众对好莱坞公式化叙事产生审美疲劳,更倾向于《流浪地球》《哪吒2》等本土化强共鸣作品。
女性题材影片《还有明天》周内产出票房368.49万元,体现出了电影市场的细分类型需求。好莱坞新片《白雪公主》国内上映后票房遇冷,当周票房仅为241.58万元,与北美市场同步陷入低迷,反映观众对同质化IP的审美疲劳。
新片表现分化
宠物题材影片《我会好好的》一周产出票房921万元,由于该片并未突破“萌宠+催泪”的套路化表达,且缺乏社会议题深度,并未达到2023年《忠犬八公》的票房水平。
经典重映影片表现不错,修复版《倩女幽魂》周内收获872.55万元,可以看到经典IP仍具市场吸引力。《天堂旅行团》和《不说话的爱》等主打“催泪”的影片分别产出437.7万元和319.74万元,市场反响平平。
清明新片即将入场
冯小刚执导、赵丽颖主演的《向阳·花》,梁朝伟、段奕宏主演的《猎狐行动》,肖央主演的《阳光照耀青春里》等不同类型影片将登陆院线市场,聚焦社会议题或将成差异化市场放映的突破口。在进口片方面,《我的世界大电影》与北美同步上映,《谍网追凶》则瞄准年轻观众,两部影片或将带动家庭观影及悬疑类型市场。
2025年第13周,全国票房2.11亿,观影人次525.6万。票房环比上周下降17.2%,观影人次也有15.05%的下滑。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周大盘票房同比下降36.25%,观影人次也有36.83%的降低。
总体看来,第13周市场延续淡季特征,头部影片依赖长尾效应,新片供给不足导致增长乏力,需通过多元化类型布局、精准营销及档期协同激活观影需求。接下来,随着清明档、五一档和暑期档的临近,市场或将迎来新一轮复苏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