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电影《铁原》剧本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举办。中宣部电影局副局长陆亮,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薛宁以及十余位电影界、军事专家参加了活动。
电影《铁原》通过对抗美援朝战争铁原阻击战这一历史事件的描写,以189师的9000兵力阻击敌军5万兵力的生死任务为叙事核心,阐释了铁原阻击战的重大意义,弘扬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听党指挥、能打胜仗、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陆亮在致辞中对剧本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电影《铁原》剧本叙事清晰,结构完善,具有很强的精神感染力和情感冲击力,人物塑造生动,细节真实感人。
薛宁在致辞中表示,创作者推出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铁原》极具意义。铁原阻击战是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战役,值得深入书写。希望影片主创团队能汲取各方意见,打造精品力作。
军事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罗援从国际环境和军内现状出发,阐述了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和铁原精神的重要性。他详细讲述了铁原阻击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63军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英雄事迹,高度赞扬了63军在战役中的巨大贡献。他希望比主创人员将影片拍成英雄史诗,弘扬志愿军军魂。
抗美援朝战史学者、电影《铁原》出品人蔡晓新回顾了影片长达20年的筹备历程。他走访多地,采访志愿军老战士,挖掘一手资料,致力于传承红色基因。他希望各位专家在研讨会上畅所欲言,助力影片取得成功。
电影《铁原》编剧汪海林介绍了剧本创作过程。他与蔡晓新相识多年,被蔡长元将军的故事深深打动。在剧本中,他融入了许多触动人心的故事,如蔡长元过雪山时的经历,旨在展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风貌和战争的深层意义。他希望通过影片,将当时人的精神状态呈现给观众。
研讨会上,专家对电影《铁原》剧本的主题立意、结构框架、叙事脉络、人物塑造等给予了高度认可,并提出了宝贵建议。专家表示,电影《铁原》剧本结构紧凑、节奏明快,剧情紧张刺激、扣人心弦,叙事自然流畅、张弛有度,时空感、画面感强,语言鲜活简练、人物饱满生动,场景描写真实细腻感人,形象诠释了主题,具有突出的个性风格和审美质感,具有较高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也具有较强的市场开发潜质。
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侯光明称赞剧本主题明确,具有历史厚重感,在宏观局势与微观个体的结合、战争与人性的哲学命题探讨等方面表现出色。
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李道新认为,剧本专业感人,在志愿军将士群像刻画、现场感展现、历史纵深挖掘等方面表现突出。
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教师沈亢表示,剧本突出了志愿军“钢少气多”的特点,人物层次丰富、结构设计巧妙。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赵宁宇结合自己丰富的抗美援朝题材创作经验,建议《铁原》剧本以小切角切入,突出蔡长元等中高层指挥员的英雄事迹,扩展谍战线索,创新结尾设计,增加幽默色彩。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喇培康用“主题突出、内涵丰富、人物鲜活、感染力强”16个字高度评价了剧本。他表示,剧本表现了志愿军全体官兵高度的大局意识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是一部革命英雄主义和抗美援朝精神的赞歌。
喇培康表示,我们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非常需要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电影《铁原》剧本承载了这样一种精神,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工具。他希望编剧团队、主创团队和出品方进一步完善、打磨、提升剧本,把这样一部好作品早日拍摄完成,奉献给市场,奉献给观众。
主创人员表示,《铁原》剧本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影片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主创团队将继续努力,将电影《铁原》打造成为一部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的精品力作,为观众呈现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激励人们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