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动漫产业与中国游戏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几乎就在2024年一年之内,就横空出世了两个标志性的、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产品。《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票房突破156亿元,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全球销量超过3000万份。这两个文化产品都具有明显的影游融合特点——《黑神话:悟空》是电影化的3A级游戏,《哪吒之魔童闹海》则具有极强的游戏语言、游戏精神、游戏化风格和游戏化剧情结构等特点。这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在“动漫化转化”“游戏化转化”方面的高度可行性,也揭示了未来“影游融合”或“动游融合”的广阔前景。
北大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领衔的课题团队未雨绸缪,于2018年就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影视剧与游戏融合及审美趋势研究”,至此历经六年努力,首次系统性探求“影游融合”如何重构千亿级市场的内在逻辑和产业格局。
正值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动漫影视单元活动启幕之际,课题组携手北京国际电影节和北京市广电局通过动漫影视单元系列活动,积极探求动漫影视与游戏的融合发展,进一步促进北京动漫及影视行业的传承创新发展。在此,课题组分别以《黑神话:悟空》和《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继续探求并与大家分享关于动漫与游戏未来共生模式的思考。
该国家重大课题从2018年项目开题论证到2024年以优秀的等级结项,近150万字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出版基金支持,集结成五卷本丛书,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丛书全面探索了影视、动漫与游戏的融合化创作、IP转化、产业与媒介的融合与变革、玩家受众与传播和市场、产业的管理和经营等的现实境况、前沿发展、问题与思路等,结合媒介融合理论、电影工业美学与“想象力消费”理论及传统的现代转化、中国电影学派、自主知识体系等命题进行研究,努力探索并破解影视游戏动漫艺术与文化之前沿理论与动漫影视游戏创作的互文性、互动性与耦合性。
课题组发现,在游戏的影视化方面,有两个特质尤为显著。其一,游戏的文学化叙事。如《黑神话:悟空》打破单一媒介叙事局限,在叙事结构上广泛吸收借鉴多种媒介叙事的独特优势,深度融合文学媒介的思想深度、影视媒介的节奏掌控,同时融入游戏特有的互动性元素,构建起一种多元且独特的叙事模式。其二,游戏的视觉化语言与沉浸化呈现。《黑神话:悟空》借助强大的渲染引擎与数字技术,融合电影常用的视觉叙事手法,如景深镜头和镜头追踪效果,搭配高精密的光影处理和色彩搭配,打造电影级别的视觉盛宴。
在动漫的游戏化或者说动游融合方面,二者在视听语言方面极大的互补性和共通性,使得这种转化常常无缝衔接,自然而然。如游戏制作中的渲染引擎——UE(虚幻引擎),在游戏制作之中常见、常用,但如今也多运用在影视制作之中。UE作为实时渲染引擎,因其出色的画面表现力、真实的物理模拟(真实摄制场景模拟)而如今多为影视所服务,如“虚拟制片技术”。这种技术上的共通与融合,促使游戏动画化与动画游戏化。使动画和游戏的制作进入“电影级精度+游戏级效率”的新阶段。
写实渲染(PBR),也是动画与游戏融合或者相通的一种重要技术,如《哪吒2》中的“陈塘关上的房屋瓦片”的呈现,便是PBR技术下“贴近真实”式地呈现出来的,通过模拟光线的物理行为及其与材质的交互作用,从而实现逼真的视觉效果。还有动作捕捉技术。作为早期动画制作中的“动态影像描摹”(Rotoscoping)技术衍生出来的制作概念,从1960年现代动捕之父李·哈里森三世发明了第一个计算机动捕系统Animac,再到1990年《指环王》首次将动捕拍摄带到现场,动作捕捉技术不断突破。动作数据的易得性使得符合真实人体的形象被完整展现,并相继被大规模运用到游戏与动画行业。动画师通过动作捕捉获取人体动作素材,游戏为达到理想效果采用动捕技术来完成一些高难度动作。如今,这一技术已经完全应用于动画与游戏制作之中。
此外,这种动游融合趋势还在作品的形式与风格整体上,表现出极强的游戏语言、游戏精神、游戏风格和游戏化剧情结构等。我们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略作说明。
首先是在形态各异的人物设计和人物造型上,就具有很强的游戏性,给受众一种玩家选择角色的快感。
相应人物的动作呈现,也具有游戏的实践体验感。哪吒的打斗过程,与游戏中的打斗升级场面极为相似。而且人物技能随服饰变化的设置,具有游戏代入感。《哪吒2》通过人物服装变化,来进一步代表人物性格、技能的变化,而此种逻辑与游戏中的“换皮肤”“换装备”等互动性设置极其相似,较为符合游戏玩家的互动性、体验性心理,极具游戏感。
此外,在场景制作与呈现方面,《哪吒2》常营造一种“游戏发生的空间”,在这一空间内的工具、场景乃至人物等,都为触发游戏环节打下基础。山河社稷图、陈塘关、地下龙宫等空间,天元鼎等工具,为玩家提供了一种可游戏化的空间。其不同场景代表着游戏中的不同关卡或“主人公开启新的游戏地图”,比如土拨鼠生存空间、申公豹父亲练武场景、石姬的“山体空间”等分别代表着哪吒“闯关过程”的“新地图”,随着上一个关卡的通过,也逐渐开启一个个新的“游戏地图”。
《哪吒2》的故事讲述呈现出一种线性“英雄闯关”样式。如以魔丸再生→为拯救灵丸而决定前往玉虚宫“闯关”→第一关土拨鼠之关→第二关申正道之关→第三关石姬之关→闯关后的大战龙王→发现闯关后的终极“大BOSS”→闯最后天元鼎之关→拯救被压制数年的妖族→实现对“游戏”规训的反抗为故事总线,讲述重新认识社会二元关系、自我认同、自我成长的过程,具有“游戏闯关”色彩。
总之,在此融合时代,“影游融合”“动(动漫)游(游戏)融合”已然成为当下新媒介领域极具创新性,且产业潜力巨大的发展趋势。《黑神话:悟空》游戏、《哪吒》系列电影绝非仅仅局限于对经典文学文本的转译与呈现,亦绝非单纯的游戏或单纯的动画片,更可视为影游融合、“动游融合”等跨媒介叙事潜能深度挖掘的成功典范。
无疑,在当下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高新技术的赋能下,影视剧与游戏、动漫与游戏深度融合,加速媒介融合、产业拓展,推动艺术创作与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
(张明浩,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龙明延,资深策划人,《北京书评》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