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田华等8位艺术家回信,对电影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在电影界持续引发热烈反响,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积极组织传达,老中青三代电影工作者深入学习回信精神,大家表示,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崇德尚艺、扎根生活,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 扎根生活沃土 谱写电影新篇
在读到总书记重要回信的新闻后,宁敬武、蔡德华、刘苗苗等资深电影创作者感触良多,大家表示,在今后的创作道路上,要努力将回信精神和自身的创作实践相结合,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积极谱写电影事业新篇章。
“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作为导演,我深受激励。”《觅渡》导演宁敬武在近十年间集中创作了一系列人物传记题材的电影,他发现这类创作有天然的难度,“过去,易把英雄塑造成‘天生伟人’,近年来,又开始流行让小人物‘在功利主义中崇高’的套路。我通过几部戏的创作摸索到第三条路——平视创作法。我会领悟总书记给老艺术家的回信精神,专注创作,深耕人物类电影,拍出更能反映中国人精神的传记电影。”
“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回信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电影工作者应扎根生活沃土,坚守人民立场,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把最好的精神食粮献给广大人民群众。”《我的母亲赵一曼》导演蔡德华说,“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始终紧紧围绕时代精神,以创作出反映时代风貌、讴歌时代精神的电影佳作为使命。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生活,因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永远是电影工作者的创作源头。”
“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我们应牢记总书记嘱托,传承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坚定文化自信,创作更多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精品力作。同时坚守艺术理想,抵制浮躁风气,以德艺双馨的标准要求自己,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贡献力量。”《红花绿叶》导演刘苗苗表示,“这封回信既是激励,也是鞭策。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的回信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谱写电影事业新篇章。”
“回信感人至深、温暖人心、催人奋进。作为一位电影从业者,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寄印传奇》导演朱赵伟表示,“通过对重要回信精神的深入学习,我更加深刻认识到艺术工作者肩头的职责,认识到艺术的源泉是当下可歌可泣、丰富多彩的生活。”
“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的鼓舞和勉励,既是对中国电影事业过去的肯定,也为中国电影事业的未来指明了方向。”《周渔的火车》导演孙周说,“身为电影人,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要为人民服务,创作新时代的作品,为强国建设、为党的民族复兴伟业作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给8位电影工作者的回信,不仅是对电影工作者寄予的殷殷嘱托,也是对全体文艺工作者发出的时代召唤。”在戏曲电影《南越宫词》导演马崇杰看来,电影作为有着广泛影响力的艺术形式,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达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的必然职责。他表示:“作为电影人,我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于生活沃土之中,继续用光影创作出讴歌时代、人民爱看、直抵人心的作品。”
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会长、导演黄军在学习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后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电影非幻影,上下共叮咛。从艺非卖艺,仁乐铸民心。仁至以扬善,乐行而志清。唯有好时代,银屏始盛兴。
在学习了总书记给8位艺术家的回信精神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江世雄表示:“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有出息的文艺工作者要到生活中去,观察生活,熟悉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从而在文艺作品中讲好中国故事,写中国人和事,创作出中国老百姓喜欢的文艺作品。”
◎ 坚定文化自信 创作时代精品
在深入学习重要回信精神后,董润年、杜家毅、刘可欣等中生代电影人更加坚定了记录时代、扎根人民的信心和决心。大家表示,将用更具感染力的镜头语言刻画当代中国风貌,也要扛起文化传播使命,让世界透过光影读懂中国的历史厚度与现实温度。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我的内心深受鼓舞和启迪。”在《年会不能停!》导演董润年眼中,电影艺术是最贴近人民的艺术,在这个巨变的时代,人民群众的欣赏水平大幅提高,面对中外艺术作品时,其欣赏的自觉和自信,都与过去有很大不同。他表示:“作为电影艺术工作者,我们一定要跟上观众的变化,只有把自己完全沉浸在当下时代的火热生活中,才能如实反映和提炼真实生活,与最广大观众的真实生活体感产生共振与共鸣。”
“作为电影工作者,我们肩负着记录时代、传递精神的重任。”《转山》导演杜家毅表示,“回信中的殷切期望,激励我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创作更多反映人民心声、弘扬正能量的作品。同时,我也认识到要坚守艺术初心,用镜头讲好中国故事,为电影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6:迷你大冒险》导演刘可欣怀着激动的心情反复阅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她说:“学习了回信精神后,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创作的根本出发点是源于对人民的热爱、对艺术理想的坚守。艺术创作应该深深扎进生活的沃土,我们要带领创作团队俯下身、沉下心,到人民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感悟最真实的生活脉动和人民心声,让作品充满生活的质感与人性的温度。”
“当我看到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内心满是触动与力量。这封回信是关怀,让我们切实感受到国家对文艺领域的重视;更是指引,它提醒文艺工作者创作要锚定时代脉搏、扎根生活土壤,把个体创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势。”《柳浪闻莺》导演戴玮说,“对于我们电影人而言,既需精进艺术技艺,用更具感染力的镜头语言刻画当代中国风貌,也要扛起文化传播使命,让世界透过光影读懂中国的历史厚度与现实温度。”
“总书记通过回信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电影工作者的奋斗总方向、奋斗总路线。”《不老奇事》导演徐超表示,“树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意味着不仅是经济建设、物质文明要领先,更是要将灿烂无比的华夏文明、中华文化、民族的价值体系凝结在我们的作品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看了习近平总书记给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我更加坚定拍好中国电影的信心和决心。”《为国而歌》导演白海滨说,“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把镜头对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途上,那些平凡而伟大的人们,为他们鼓与呼,尤其是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先进分子,更是我镜头的焦点。”
“学习总书记给艺术家的重要回信后,我深感未来责任重大。我们的创作要突破瓶颈、回归真实,聚焦‘人’;要扎根生活,‘沉下去’,汲取养分;要服务人民,让思想融入故事。”《启功》导演丁震表示,“总书记的回信是嘱托,更是方向。我们要勇于打破旧模式,真诚地深入生活,用心用情创作。把镜头对准人民,拍出有筋骨、有温度、人民真正喜爱的好电影,用光影传递时代的力量。”
◎ 担负文艺使命 描绘当代中国
久美成列、邢潇、乌日娜等“电影新力量”在学习回信精神和前辈艺术家的感悟后受益良多,深感使命在肩、热血沸腾。大家表示,在今后的创作中会继续积极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的故事、人民的故事,不随波逐流,不跟风、不迷茫,坚持艺术初心,向全世界观众展示中国独有的文化特质、精神面貌、艺术魅力。
“总书记强调电影创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出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好作品。总书记的嘱托也让我坚定了决心,我将静下心来在生活中沉浸,从生活中寻找真谛和智慧,再将这份思考感悟以电影的方式呈现出来。”在《一个和四个》导演久美成列心中,他的父亲万玛才旦也一直坚持着这样的创作精神,“在我父亲的创作生涯中,他一直将他的心和故乡的人民、生活连接在一起,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力量和视角。他的遗作《陌生人》也是这样的作品,我会尽快将他的遗作推上大银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深刻体现了党中央对文艺工作、电影工作的高度重视。”《仲肯》导演邢潇表示,“作为电影工作者,我们要始终牢记‘扎根生活沃土’的初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更多有筋骨、有温度的精品力作讴歌伟大时代,推动中国电影创作从‘高峰’向‘高原’迈进,用光影艺术展现时代精神。”
《末路狂花钱》导演乌日娜读完总书记给田华等前辈艺术家的回信,深感使命在肩,热血沸腾。她表示:“信中殷切期望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这为我指明了创作的根本方向。女性的视角赋予我感知时代脉动、捕捉生活细节的独特敏锐。这份‘扎根’,于我而言,意味着更深地俯身于现实,倾听普通人的心跳,特别是那些常被忽视的角落与声音,用镜头书写属于这个时代、属于人民的真实而动人的‘她故事’与‘家国情怀’。”
“看了总书记给8位艺术家的回信,我的内心备受鼓舞。”《街娃儿》导演那嘉佐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电影人,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时更加坚定电影的创作方向。继续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的故事、人民的故事,不管市场潮流的高低起伏,绝不随波逐流,不跟风、不迷茫,坚持艺术初心,向世界电影展示我们中国独有的文化特质、精神面貌、艺术魅力。”
“深夜,读到总书记给田华老师等八位电影艺术家回信的消息,以及艺术家们的肺腑之言,心头一热,久久难平。”《故乡异客》导演李崧鸣表示,“字里行间浸润着对文艺事业的爱与期许。那句‘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如同一颗种子,悄然扎根吾辈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