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成为重要使命。英语演讲课的目的之一是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讲好中国故事。电影作为极具感染力和传播力的媒介,融合了语言、文化、历史、社会等多方面元素,如何将其运用于教学,挖掘它在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播方面的潜力,提升学生的演讲能力值得反思和探究。
电影媒介在
英语演讲教学中的优势
多模态语言输入。电影涵盖丰富的语言形式,例如不同场景下人物角色的对话、独白等。通过电影,学生接触真实、自然的英语语言环境,学习地道的语音、语调、词汇和语言表达。在电影《流浪地球》(英译版)中,角色之间的对话展现了与科技相关的专业词汇,包含了体现中国家庭观念、集体主义精神的情感表达。这种语言输入方式,比教材文本,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学习效果。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电影中的人物对话节奏、语气变化以及肢体语言等非语言元素,能更好地掌握语音、语调变化规律,学会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增强演讲的感染力、表现力、吸引力和说服力。
文化具象化呈现。电影是文化的载体,能将抽象的文化概念以具象的画面、情节呈现出来。在英语演讲教学中,合理利用电影资源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在《我和我的祖国》中,通过七个不同的故事片段,生动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时刻和普通人的命运与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学生能深刻理解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等价值观的内涵。这种具象化的文化呈现方式,有助于学生在英语演讲中更准确、生动地讲好中国故事。电影中多样化的叙事视角和表现手法,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从不同视角观察和理解当代中国。在《你好,李焕英》中,细腻的情感刻画和幽默的叙事方式,展现了中国传统家庭的亲情关系和时代变迁,学生能深入地思考家庭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从而在英语演讲中从多元视角展现当代中国的丰富面貌。
情感共鸣与认知提升。优秀的电影作品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情感体验中加深对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认知。电影《战狼2》以热血的动作场面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大国担当。这种情感共鸣激发了学生传播当代中国的热情,促使他们深入思考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核心价值观,为英语演讲积累丰富素材。
电影媒介与
英语演讲教学的结合路径
电影素材的选择。选择电影素材,应遵循针对性、代表性和时代性原则。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英语水平,选择难度适中、与演讲主题相关的电影片段。例如,演讲主题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可以选取《中国机长》中展现航空科技的片段。其次,选取体现中国文化核心价值、社会发展典型成就的电影,例如《长津湖》体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和保家卫国精神。再次,选择反映当代中国风貌的电影,《奇迹·笨小孩》展现了当代年轻人在创业浪潮中的拼搏精神。此外,关注可操作性、教育性及趣味性,确保片段时长适宜课堂教学,契合学生的兴趣,利于学习,为英语演讲注入活力。
基于电影媒介的演讲教学设计
语言学习与模仿。观看电影片段后,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模仿练习。例如《功夫熊猫》,让学生跟读富有哲理的台词、模仿表达方式,提高表达能力。
文化分析与讨论。组织学生对电影中的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和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中国文化和价值观。观看《哪吒之魔童闹海》,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打破偏见、勇于抗争,以及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现代演绎方式等。通过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化理解能力。
演讲创作与实践。以教材为蓝本,以电影内容为源泉,布置演讲任务。例如,基于《夺冠》,让学生以 “中国体育精神” 为主题进行英语演讲创作,指导学生运用影片中的语言和文化元素,组织内容,设计演讲结构,课内演讲展示,通过师生和生生互评,提高演讲水平。
电影媒介在英语演讲教学中传播当代中国的实践意义
提升学生英语演讲能力。通过电影媒介的多模态语言输入和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模仿电影台词、分析语言结构和进行演讲创作过程中,逐渐掌握英语演讲的技巧和方法,自信、流畅地进行英语演讲。电影中丰富多样的情节和场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情境模拟素材。通过分析电影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语言表达和沟通策略,学生将学会根据演讲场合和听众特点,灵活调整演讲内容和方式,优化演讲效果,扩大影响力。
增强文化自信与传播能力。通过学习和分析影片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学生将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增强文化自信。通过英语演讲实践,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和价值观,提高对外传播中国声音的能力,成为中国文化的积极传播者。例如在分析《万里归途》中外交官在战火中护送同胞归国的情节时,学生不仅能体会到中国“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理念,还能通过演讲将这份大国担当与人文关怀传递出去,让世界看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展现出的责任与温情。
总之,电影媒介以其独特的优势,为英语演讲教学传播当代中国提供了创新且有效的途径。通过合理选择电影素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将电影媒介与英语演讲教学有机结合,实现提升学生英语演讲能力和传播当代中国的双重目标。
(作者系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本文系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 2024年度课题“人工智能赋能英语师范专业教学研究”(SGH24Q34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