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姬政鹏) 9月11日,第十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本届电影节将于9月22日至26日在福建福州举办,凸显国际化元素,影片征集方面,共征集参展、参赛影片超过3500部、覆盖13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外国影片2856部、港澳台影片394部,境外影片占比超92%。
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黄逸群在会上介绍,本届电影节进一步突出国际交流合作。精选展映影片100部,涉及俄罗斯、法国、意大利、伊朗等44个国家和地区。嘉宾邀请方面,预计将有400余名国内外官员、业界嘉宾出席,覆盖30个国家和地区。主宾国方面,抓住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中印尼建交75周年契机,重点打造印尼主宾国活动,推动中印尼交流合作。
本届电影节创新推出“丝路山海 福影扬帆”有福电影系列活动,将举办福建电影产业重点项目专场推介会,与中宣部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动吉林、江西、重庆、江苏、青海、新疆、内蒙古、河北、广东等9省推介本省重点电影项目,陕西也将举办专场项目推介会。
同时设置国际电影合作发展交流等6项活动,将有9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电影主管部门推介本国影视政策和影视资源,9个国际电影节代表与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签署“姐妹电影节”共建协议,柬埔寨亚洲电影节组委会(中国区)将正式落户福州,搭建中柬电影文化交流长效平台。电影节期间还将举办国际电影合作发展交流活动、圆桌对话、海外展映等三大板块活动,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电影资源共享、电影文化交流、电影项目协作。
他表示,电影节突出文化为民惠民。9月20日至10月8日,精选百部参展优质电影,在福建省17家影院安排超200场放映,同步开展城市广场展映、映后见面会等,构建多元放映场景,推动优质电影资源直达基层、直达群众。
同时,以电影为媒,投入超1000万元惠民资金,举办惠民消费季,推出影视主题旅游线路,策划开展嘉年华、“票根经济”“非遗+文旅”等惠民活动,搭建“文化赋能、旅游引流、消费提质”的文商旅融合生态,真正实现“电影的盛宴、百姓的节日”。
此外,突出两岸融合发展。本届电影节着眼于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首次单独设置两岸电影活动板块,精心策划“星光筑梦 影动青春”海峡两岸(福州)青年电影短片展映系列活动,举办两岸青年电影人交流会、两岸AI短片大赛、台湾电影精品项目推介、台湾电影展映等活动,推动版权引进签约,构建“交流—创作—协作—互鉴”的全链条闭环。同时还将开设“台湾影视服务窗口”,深度解读对台惠企引才政策,为来闽开展影视创作的台湾影视业者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筑牢两岸电影产业常态化合作的服务根基。
本届评委会主席由陈凯歌导演担任,主竞赛单元评委包括印尼导演加林·努格罗,比利时摄影师马提亚斯·德尔甫,意大利导演、编剧加布里尔·梅内提,中国导演、编剧陈宇,中国演员王景春和陈数。
据介绍,“金丝路奖”评奖活动自2021年设立以来,国际影响力和专业性逐年提高,从征集影片的质量、国际影片报名参赛的数量到参与国别数量都有了显著提升:从第一年42个国家、500部影片,到今年125个国家、2800多部影片,“金丝路奖”评奖以其专业性、持续扩大的国际影响力和不断提升的行业公信力,有力推动了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向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迈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译制中心主任、本届电影节组委会秘书长王璐介绍,本届电影节评委会阵容权威、专业多元,由来自中国、比利时、意大利、波兰、美国、法国、印尼等7个国家的13位知名电影人组成。纪录片单元评委有中国导演周兵,中国导演、剪辑师范立欣和波兰导演、剪辑师拉法尔·里斯托帕德;动画片单元评委有中国香港导演黄家康,法国导演、编剧罗恩·戴恩斯和美国导演安东尼·拉默里纳拉。
本届电影节共有125个国家和地区的2856部影片报名参赛,其中国外影片2600部、港澳台影片55部,300余部为世界首映、国际首映和中国首映影片。“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影片有1850部,数量远超历届,其中缅甸、尼泊尔等国家是第一次报名参赛。
此外,奖项设置上兼顾全面性与专业性,立足全球电影产业发展趋势,紧扣艺术创作核心维度,将评出十大奖项,分别是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最佳男演员、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艺术贡献、评委会大奖、最佳纪录片和最佳动画片,各大奖项将在颁奖典礼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