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作为一位从业近30年、曾荣获“曹禺杯”等重要奖项的资深编剧,高大庸始终致力于将中国传统文化搬上当代大银幕,其作品在艺术性与商业性上均获得高度认可,成为业内公认的传统文化现代化转译的重要实践者与引领者。
目前,高大庸正在筹备《范仲淹传》与《商圣范蠡》等重大历史题材新作,继续聚焦传统文化现代化,着力把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他表示,在经典文学IP的现代化重塑中,一定要好好处理历史人物的微观叙事表达、传统文化符号的当代叙事转化,更要注重中国文化元素的国际化表达。
高大庸在中国传统经典IP改编领域深耕多年。在他看来,深入挖掘文学内核并赋予当代精神内涵,将不断促使古老故事焕发现代生命力。在新《西游记》的创作中,高大庸在完整保留原著故事脉络与经典情节的基础上,对主要人物及其关系进行了深度且富有现代意义的重新解读。例如,唐僧一改传统认知中迂弱固化的形象,被重塑为坚定有力的团队核心;妖怪也摆脱了非黑即白的传统刻画,被赋予更复杂的动机与人性挣扎,成为形象丰满、真实可信的反派角色。在台词设计上,高大庸巧妙融合幽默元素与现代语感,既保留古典韵味又贴近当代审美,使对白生动自然且极具传播力。在《兵圣》创作中,他将《孙子兵法》的军事哲学融于历史剧情,以“知己知彼”“兵无常势”等战略思想推动叙事节奏与人物塑造,实现古典智慧的影像转译。而在动画剧集《建木传奇》中,他则对《封神榜》神话进行叙事重构,将传统神话元素转化为极具想象力的动画影像,拓展了经典IP的呈现维度。
在真实历史背景下的历史人物创作领域,高大庸展现出以微观叙事折射宏观历史的独特能力,善于从历史缝隙中发掘出扣人心弦的故事。其代表作《神医喜来乐》以一位民间郎中的济世人生为棱镜,透过小小的“一笑堂”医馆,折射出大时代中的医道仁心、人情冷暖与社会百态。有评论指出,该剧是以平民视角成功解构宏大历史的典范之作,创新性地将民间传奇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开创了“轻喜剧历史正剧”这一全新亚型。《神医喜来乐》不仅在央视黄金档创下收视率前三的佳绩,更一举斩获金鹰奖、飞天奖等多项权威大奖,至今常被业内提及和讨论。
高大庸尤其擅长将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引人入胜的当代故事。在《雾里看花》中,他以古玩收藏为背景,巧妙融入文物鉴定、收藏投资与人性博弈等元素,既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文化价值,又揭示了当代古玩市场的生态现状,该剧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颁发的“十佳电视剧原创文学奖”。《铁观音传奇》则以安溪茶文化为脉络,通过茶叶世家的传承故事,将制茶工艺、茶道哲学与商战谋略相融合,成为国内首部深度展现茶文化的电视剧作品。这些创作不仅拓展了传统文化题材的叙事边界,更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类型创新的有机统一。
在国际文化传播领域,高大庸通过跨文化合作推动了中国元素的全球表达。他担任编剧的中捷合拍动画片《熊猫和小鼹鼠》成功融合中国国宝与捷克经典IP,以友谊为主线生动诠释“和而不同”的中国理念,被欧洲专家盛赞为让欧洲儿童自然接受中国价值观的成功范例。该作品荣获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是2014至2017年间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电视动画片,同时获得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动画系列片金奖。作为文化输出典范,该项目开创了“熊猫和和”系列国际合作模式,覆盖俄罗斯、葡萄牙、新西兰、南非等多个国家,衍生开发涵盖舞台剧、图书、服饰、玩具等多业态产品。
如今,高大庸正致力于将中国哲学思想与科幻类型相融合的全新创作,试图探索东方智慧与未来想象结合的新路径。业内专家指出,这将是传统文化现代化表达的又一次重要尝试,而高大庸的作品之所以能持续获得市场与口碑的双重认可,在于始终秉持“守正创新”的原则——既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又赋予其符合当代审美的表达方式。
(支乡)